1970-01-01 08:33:44
这一次,开立医疗跟随来自中国的第16批援厄医疗队前往厄立特里亚。厄立特里亚地处东非及非洲之角最北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受当地经济情况、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简陋、医疗人员短缺等问题为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出发,向厄立特里亚!
位于首都阿斯马拉市中心的奥洛特医院是厄立特里亚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于2003年由中国政府援建并投入使用,在当地也被称为“中国医院”,肩负着本市甚至全国居民健康保障的重任。
非洲地区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受限于医疗资源短缺,肺结核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非易事。然而,整个厄立特里亚的医疗机构却找不到一台支气管镜设备,先进的医疗设备迫在眉睫。
落后的医疗条件和多样化的医疗需求是摆在每个医疗队员面前的现实问题,为了提高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改变当地居民就医难的现状,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仪器捐赠下,奥洛特医院引入了开立医疗的内镜产品,以保障当地的就医需求。
复杂的地理环境、不畅通的交流网络和落后的基层医院设施,都为这次跨越半个地球的交货装机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对开立医疗的用户服务团队而言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从物流发货、装机验收到操作培训各个环节,开立用服团队均进行了周密的规划筹备工作,并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能按时高质地完成任务。
在奥洛特医院,支气管镜对许多人来说是个新设备,内科诊室甚至都没有专业的内镜医生。因此,除了要考虑设备的运输、安装等问题,如何开展气管镜使用培训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综合考虑沟通障碍、培训需求、文化差异等各方面因素,开立医疗用服团队联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加急准备了定制化的产品使用彩页和培训视频,提供气管镜操作及洗消等相关知识,帮助医生熟悉气管镜的操作和临床诊断工作,保障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
在高原,照亮健康未来!
2024年3月,开立医疗用服工程师搭上了前往阿斯马拉的航班,开启了一人一机的装机之旅。
由于长途运输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货物损坏等问题,开立医疗选择调用支气管镜、加强设备包装、避免堆放过度承重。基于高速物流的战略合作、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点建设、高效的响应机制,开立医疗顺利完成了设备交付。奥洛特医院也成为厄立特里亚第一家且唯一一家拥有支气管设备的医院。
对于用服工程师而言,交货装机面临的首要难题便是从集装箱中成堆的货物中准确无误地找到此次装机需要的气管镜设备。完成了货物的提取工作后,工程师需要对内镜主机设备的功能、图像获取、数据传输等进行逐一检查、调试,并对工作站和洗消进行联调。
当天,首台支气管镜装机落地。“我们引进新的设备是为了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技术服务来解决当地居民的就医难的问题。”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刘剑波表示。在之后的3天时间里,开立用服工程师通过实操演示、场景示范等为当地医护人员和援厄医疗队员开展培训讲解,内容涵盖内镜洗消理论知识、内镜洗消器械使用技巧、内镜洗消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等。
患者萨拉(化名)是第一个在厄立特里亚完成支气管镜检查的病人。因常年咳嗽、间断发热,她曾做过胸部CT及痰培养等检查,但仍无法明确病因。为了进一步排除相关疾病,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医生、第16批中国援厄医疗队队员高崴崴与麻醉医生李明振使用开立医疗的支气管镜开展了厄立特里亚首例气管镜检查。
“镜子的清晰度很高,有了这台设备,很多呼吸道疾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就能大大降低了。”高崴崴医生对开立内镜的表现和开立服务的高效性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用服团队细致专业的培训能帮助医生快速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助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厄立特里亚是非洲诸多不发达国家的一个缩影,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生技术水平薄弱是它们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国积极与非洲各国家开展卫生健康合作,支持厄立特里亚国民总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增进当地百姓健康福祉。
作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走出去”的先行军和主力军,开立医疗一直以积极姿态投身于中非卫生健康合作之中,扎根非洲市场,在摩洛哥、埃及、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设有服务网点,通过广泛布局服务网点、提供先进医疗设备、开展专业培训等,为非洲医疗健康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
当前,开立医疗拥有数百名资深工程师组成的专业用户服务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11座国际区域维修中心,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建立销售和维修网点。凭借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开立医疗能及时高效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解决方案,包括技术支持、备件支持、培训、现场服务和升级等,高质量地满足诊疗需求。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聚焦于专业人才短缺这一痛点,开立医疗携手多家医院,在埃及等地建立国际化培训中心,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利用前沿技术和产品优势开展理论和实践培训,助力培养当地人才,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